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 首页 > 投资策略 > 正文

研究报告:慧博智能投研-慧博研报炼金之研报头条精华:2024年A股投资策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231114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23-11-14 15:43:12
研报栏目: 投资策略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慧博智能投研
研报出处: 慧博智能投研 研报页数: 26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6,040 KB 分享者: 慧****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策略——2024年A股投资策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一)中国经济新范式的思考
  1.中国居民储蓄率提升,这为新范式演绎提供了空间
  当前,居民收入预期弱,消费和投资意愿偏低。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但储蓄累积并不低,存量财富依然客观,这为中国经济新范式演绎提供了空间。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
  在24年房地产销售面积增速4.8%,社零增速4.5%的假设下,24年底储蓄率仍高达15.1%,其中边际买房倾向小幅回升,边际消费倾向小幅回落。
  2.房地产的问题到底在哪一层?
  A股市场未来1-2年看待房地产的核心视角:逐层探究,房地产的问题在哪一层。
  房地产的问题有很多层:1)限购限贷政策、买房资格仍有放松空间,房企融资支持仍需加码;2)利率下调幅度不足,居民资产端收益和负债端成本的比价关系未有效扭转;3)居民收入预期不佳,消费和买房意愿不足;4)人口增速,城镇化、户籍化拐点大周期拐点。
  当前,限购限贷和买房资格放松的效果短期验证不持续;利率系统性下行面临约束,居民收入预期改善未到期时。房地产存在的问题不止一层,但寻到底部、触发反弹可能也不需要所有问题都解决。
  3.居民“不买房就会多消费”似乎已经在验证了
  历史上,买房倾向提升通常领先PMI回升,消费倾向提升落后于PMI回升;而这一次,边际消费倾向提升已同步于PMI改善。
  4.中国至少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出口国
  2019年之后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下降,越来越少的行业营收变化归因于房地产销售/投资,越来越多行业归因于出口/制造业投资。
  中国至少是一个有竞争力的出口国。
  外需分析(全球宏观格局,产业趋势变化)、全球竞争力分析,在中国经济研究中的权重应明显增加。
  5.消费服务进入“后疫后恢复”阶段
  截至23Q3,城镇居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均相对于19Q4增长约15%,服务业滞后疫后恢复兑现后,消费服务进入“后疫后恢复”阶段:此前的数据改善未发酵乐观预期,是因为可以用疫后恢复来解释(无法预期持续),若后续验证继续改善,则可以讨论新增长点出现,产生新的投资机会。
  内循环:消费服务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权重提升,中国居民少买房多消费,势必带来新消费供给创造需求的投资机会。
  截至23Q3,城镇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均相对于19Q4增长约15%,消费服务进入“后疫后恢复”阶段。
  6.从构建中国经济新范式,思考新产业趋势来源
  从构建中国经济新范式出发,我们可以对2024-25年新产业趋势的来源进行思考。
  全球格局变化,中国产业链外迁:过去3年,我国FDI流入占全球的比重下行,但OFDI规模企稳回升。
  外循环: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大浪淘沙,这个过程将筛选真正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企业;中国企业被迫产业链外迁,更多真正的跨国公司正在孕育,未来这可能成为一个新的能够提估值的板块。
  7.OFDI重点的最新变化:新兴市场+高端制造
  中国资本出海已经在主动适应全球格局的变化:中国对新兴市场国家的OFDI占比提升,20年以来先进制造相关行业的OFDI占比企稳回升。
  8.我们距离真正确立新范式似乎还有差距
  中国经济新范式的分歧并不大,先进制造保障出口竞争力,支撑外循环;消费服务拉动居民支出,支撑内循环。
  我们距离真正确立新范式似乎还有差距:跟主要经济体相同发展阶段相比,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偏慢,仍有近10个百分点的提升空间,而与稳态水平(也是消费服务拉动经济的模式确认的水平)相比,还有额外5-10个百分点提升空间。
  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制造业将产能向低成本地区转移能驱动更平衡+提速的城镇化;所有城镇化较成功的经济体,都是城镇化率70%后才开始去工业化。而服务业属于非贸易部门,高度依赖人力资本,强者恒强,因此只会形成中心城市化+城镇化降速。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体现为:中心城市已在去工业化、服务化,而人口再集中的约束开始显现(比如房价);后线城市仍面临寻找再工业化抓手的难题(产业迁移要考虑全球比较优势,这不仅是内陆腹地与东部沿海的竞争,还有与新兴市场国家的竞争)。
  (二)美国:别高估了美债收益率下行的幅度
  1.2023年美国经济韧性:居民消费仍扩张+政府引导投资
  2023年美国经济保持韧性的来源(GDP主要拉动因素分拆):1)居民商品和服务消费继续拉动经济增长;2)政府引导投资,政府支出拉动+建筑投资拉动(美国制造业回流);3)23Q3最新变化:美国去库存减速,逐步转向补库存,库存变化(新增库存的变化才是经济增长)转为拉动美国经济。
  2.美国制造业回流依赖于产业政策支持
  2022年8月之后,美国制造业建筑(厂房)投资显著扩张,其中增量计算机/电子/电气占比超过50%,从时点和重点结构来看,这与拜登政府的产业政策导向密不可分。
  3.美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再上升也与财政扩张直接相关
  2023年4月,美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再次提升,存量超额储蓄消耗重新加速;与此同时,美国政府赤字出现了小波段的扩张,宽财政对冲私人部门信贷紧缩压力,支撑总需求和居民收入预期。
  4.2024年美国财政预算案:赤字规模继续扩张
  从目前的预算案看,2024年美国财政赤字规模将继续扩张。
  支出端,可自由裁定部分是两党支出博弈的关键,两党在推动基建和制造业投资、供应链回流上有共识,但在补贴弱势群体、乌克兰援助和边境安全资金存在明显分歧;收入端,拜登政府希望向富人加税(个人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公司税),也面临阻力。
  5.大选年美国财政大幅扩张的概率偏低
  2024年是美国大选年,两党博弈大概率进一步加剧,非衰退假设下财政难以大幅扩张。
  6.美国财政预算博弈时间线:两党博弈可能旷日持久
  美国财政预算,两党博弈可能旷日持久,后续关键时间点:(1)2023年11月17日临时拨款协议到期,若无法达成最终版协议,需通过新的临时拨款协议,避免政府关门,那么后续还要关注下一个临时拨款协议到期的窗口;(2)2024年4月30日若12项财政法案仍未全部达成协议,将对可自由支配支出削减1%。
  7.美债收益率上行:主要来自真实利率和期限溢价的贡献
  相比2022年,2023年美国真实利率上升对美债收益率的贡献加大,期限溢价的拖累明显收敛,通胀预期的贡献出现明显下降。
  8.美国财政发力——推高美债收益率——挤出社会杠杆
  回顾2020年之前的美国六轮典型衰退:信贷规模增速都经历了明显下滑;分项来看,工商贷下滑幅度一般大于消费贷和不动产抵押贷。
  9.美国房地产直接体现利率影响,但疫后消费有额外支撑
  历史上,美国商品消费和房地产销售周期基本同步,但本次疫后超额储蓄对商品消费提供了额外支撑,而房地产销售更直接的反映了利率上行的影响。
  10.超额储蓄即将消耗殆尽,24H1美国消费韧性面临考验
  3Q2之后,美国财政刺激加码,超额储蓄消耗再加速。岁末年初,美国超额储蓄即将消耗殆尽,24H1美国居民边际消费倾向面临考验。
  11.美国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总体处于缓解过程中
  美国职位空缺数已经回落至了2009年以来的长期趋势线水平,后续职位空缺明显新增将依赖外生刺激的效果。
  目前失业人数仍明显低于职位空缺数,薪酬增速下行但幅度可控。美国就业市场重回供大于求,仍有较远距离。对应新增失业人数270-320万(按疫情前的趋势推演,职位空缺数合理水平是900~950万),即失业率上行1.6-1.9%。
  12.利率变化是美国住宅地产链推演的起点
  后续美债收益率下行,房地产销售可能改善,这可能是24年美国经济韧性的一个来源。
  13.中美经贸关系改善,持续性可能被低估
  美国经济的两个症结:1)消费服务缓慢回落,但通胀风险未完全排除,美联储货币政策受困。摆脱困局需要供给侧抗通胀;2)财政发力,加剧美债供给压力,推升美债收益率,挤出社会杠杆。摆脱困局需要增加美债需求。
  美国经济衰退确认前,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具备持续的逻辑基础。
  14.中美经贸关系改善,有助于强化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美联储加息结束的历史经验:股市明显修复,美债大幅走牛,铜油高位震荡,黄金胜率增加。虽然美联储加息是否真的结束仍有不确定性,但加息结束交易已在演绎。我们提示,中美经贸关系改善,有助于平抑通胀预期,强化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
  15.别高估了美债收益率下行的幅度
  2024年美国经济展望仍存在3点不确定性有待观察确认:1)财政发力力度,2)供给侧抗通胀的持续性,3)需求回落速度(当前慢回落是基准假设,后续需观察需求回落是否会突然加速)。
  16.2024年是全球政治周期大年
  2024年是全球政治周期大年,这可能是全球股市上下行风险的重要来源。
  (三)2024年中国经济的四个“前高后低”
  1.房地产投资“前高后低”:下半年面临更大内生性压力
  2023年房地产投资增速低位回升,核心在于房企融资条件改善,复工和竣工构成投资的支撑因素。
  房地产投资“前高后低”:2021年下半年开始地产新开工大幅走弱,按30个月时滞,将从2024年开始体现为房地产投资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2.中国出口“前高后低”:岁末年初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可期
  美国需要供给侧抗通胀,现阶段,中美经贸关系边际改善的确定性较高。如何跟踪改善的实际效果,我们认为美国进口中来自中国的比例能否企稳回升,是一个观察指标。我们也认可,只有美国对中国企业参与供应链重新形成稳定预期,才是中美经贸关系有效改善。
  展望2024全年,中美经贸关系仍需面临一些挑战,改善可见度不及岁末年初:地缘政治风险扰动;美国大选中对一些诉求的响应;美国经济衰退加速,通胀压力缓和,都可能再触发中美经贸关系扰动。
  3.美国库存周期:24Q1前是主动补库的小波段
  美国库存周期预测重点反映两个经济影响因素:1)23Q2-Q3美国财政发力的效果会在23Q4边际退坡;2)23Q1居民超额储蓄消耗殆尽,消费边际回落。这种假设下,24Q1前为主动补库,24Q2-Q3为被动补库。
  4.岁末年初,美国库存周期对进口需求释放有较强支撑
  历史上,美国进口增速-销售增速与新增库存的同比多增(库存二阶导)稳定正相关。
  23年内,美国库存周期(去库存减速到补库存的过渡)对进口需求的支撑将不断增强,24Q1仍将保持高位。
  5.中国库存周期“前高后低”:补库主要在2024上半年
  国内库存周期预测:23年7-9月工业企业营收环比均超过历史80%分位数+预计2024年初财政支出发力,对应24H1主动补库存,24Q3向被动补库过度,库存周期可能也是“前高后低”。
  2023年是财政修养生息年,2024年财政再发力的必要性提升;2023下半年准财政的布局,多数会在2024上半年落实为实物量改善,造成2024年财政“前高”。
  城中村改造是准财政发力的主要看点,23年下半年密集布局,24年有望见效。预期验证的关键点包括资金来源安排(PSL是否重回扩张),还有城中村改造覆盖的城市范围,改造面积,完成年限等。
  6.但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并未根本改善
  2023年财政修养生息年,一般公共财政收支平衡修复,但土地出让金仍疲弱,政府性基金财政账户压力未减。
  2024年财政总体发力在情理之中,24H1财政发力可见度较高,但财政支出力度全年维持高位的难度较大,大概率是“前高后低”的节奏。
  7.从“盈利底”到“盈利起”有多少距离
  剔除历史季节性以及基数效应影响,2023年以来A股实际收入增长持续恶化,实际利润有微弱改善。
  8.2023年“盈利底”的含金量略显不足
  剔除季节性和基数效应,2022年以来上中下游的盈利真实情况未见明显修复趋势。
  23Q3上游周期、消费是利润增速真实改善的主要来源。
  9.2024年上半年仍有供给释放压力
  23Q3上游周期资本开支边际回落,但向下拐点暂时难以确认。
  中游制造资本开支已连续下行7个季度,但22Q4-23Q3在建工程增速维持高位震荡4个季度,固定资产形成的向下拐点至少需要等到2024年下半年。
  10.供需格局难以全面改善,压缩盈利能力改善的空间
  全A两非目前总体过剩,收入增速须再向上7%才可能超过产能增速,产能利用率在目前需求情况下较难改善。
  供需格局恶化对上中游制造业影响更大,仅少部分行业如工业金属、环保、军工未处于过剩阶段。
  11.供需格局之外,盈利能力还有哪些支撑因素?
  除供需格局以外,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原因还包括行业格局的长期优化。
  2022年以来上游周期格局恶化拖累A股盈利能力,而新能源行业格局优化贡献了中游制造板块盈利能力显著提升,另外2023年消费的真实改善延缓了A股盈利能力恶化。
  但2024可能不能再讲行业格局优化的故事:新能源23Q3出现行业格局恶化拐点,消费需求的疫后恢复也在放缓。
  12.成本压力缓和对中下游盈利的正贡献不可持续
  历史上,剔除规模效应,消费和中游制造行业的盈利能力与成本压力负相关。2022年以来PPIRM同比持续下行,消费板块的盈利能力率先改善,且持续至今;中游制造则从2023年开始改善。
  目前PPIRM同比已经触底回升,预计2024年方向继续上行,成本压力的缓和对中游制造和消费盈利的贡献不持续。
  13.2024年A股盈利能力可能呈现“倒U型”
  预计全A两非收入增速2024年回升至7.3%,2023Q4-2024Q4单季盈利增速分别为12.2/10.2/7.6/3.4/3.6%,前高后低,全年盈利增速2023/2024分别为-3.2/6.7%。
  预计全A两非ROE改善至24Q3,后续回落。
  (四)反思:机构投资者大发展后的问题
  1.公募主动权益:风险集中暴露在成长+盈利质量上
  公募主动权益总体的因子特征:2017年之前,小市值+成长+盈利质量是公募基金风险暴露最集中的因子。
  2.公募选择的合理性:三大重仓因子的风险收益特征
  公募风险暴露集中在小市值、成长和盈利质量上,其实是一种理性的选择。
  三大重仓因子的风险收益特征:12Q4-23Q3因子累计收益率"经风险调整后收益率:小市值>盈利质量>成长>低波动>高股息>价值。
  12Q4以来,因子季度相对收益胜率:小市值(相对收益胜率66%)>盈利质量(61%)>成长(59%)>低波动(50%)>价值(48%)>高股息(45%)。
  3.公募只要最好的,那么三大重仓因子也是更好的选择
  只有相对收益是不够的,公募只要最好的,各因子单季收益率排名第一的概率:小市值(41%)>盈利质量(20%)>成长(18%)>价值(14%)>低波动(5%)>高股息(2%)。小市值领涨通常是大波段,2016-21年是盈利质量+成长更容易领涨的阶段,2022年之后小市值因子容易领涨的窗口回归。
  4.公募重仓因子几乎不做择时,也有合理性
  公募基金重仓成长和盈利质量,几乎不做择时,这其实也有合理性:公募做因子择时的总体胜率并不高。
  公募以行业配置+自下而上选股为主的研究方法,因子择时不是直接目标;但这至少是一个有提升空间的维度,可能是一个可以尝试构建相对竞争优势的方向。
  5.公募基金更善于择时小市值和价值
  6.一个推演:量化交易的2024年,可能是公募的2021年
  中短期是量化交易赚钱效应较高的窗口,本身规模容易扩张。
  私募的思维方式和量化方法,在因子择时上值得借鉴。如果说,在管理规模扩张后,已经无法做到像2017年前那样,逐一挖掘小盘股,那么会积极借鉴量化方法或者被动配置,来覆盖这部分风格收益的投资者,可能越来越多。
  7.大势研判结论:博观约取,厚积薄发
  2024年主基调仍为震荡市、结构牛:1)不具备增量博弈基础,2)经济新范式确立需要时间,3)24H2开始,美日韩新经济产能集中落地,先进制造竞争压力空前。
  节奏前高后低:1)“美联储加息结束交易”(股市反弹,美债收益率下行),2)若中美经贸关系改善,宏观环境非常有利(通胀平抑+中国出口韧性+国内稳增长加码、效果提升),3)中国经济“前高”是年初行情的背景,“后低”+供给释放压力,影响业绩恢复,4)美债收益率下行,但空间有限,2024全年难免反复。
  (五)强调股东回报可能成为一种思潮
  1.新产业趋势不断产生是必然趋势,别怀疑!
  2023年下半年美股AI并未继续突破:上半年表现突出的细分(AI大模型、算力芯片、AI解决方案提供商,以及部分应用落地顺利的公司)高位震荡,其他逻辑偏弱的公司兑现回调。
  美债利率冲高固然有影响,AI应用突破迟迟未验证、基本面展望进展不佳是核心原因,后续再次启动需依赖更进一步的催化。
  2.华为汽车业务:消费电子优势能力的迁移
  华为2013年开始布局汽车业务并逐步深化,软件主导汽车的当下,华为凭借软硬件技术优势向车企提供先进方案,且坚持深度参与但不亲自造车,其实是“有边界的扩张”。
  从低价同质手机出发,到转型智能手机赛道、挑战高端市场,华为手机从多年的C端业务中积累了品牌塑造运营、零售营销、产品定义、用户体验、工业美学设计、移动应用生态构造等丰富经验。
  华为手机业务品牌、渠道、产品对智能汽车的迁移赋能,当前已有兑现,这可能是一条供给创造需求的景气赛道。
  3.电子:Q2基本确认底部,Q3继续回暖,等待需求催化
  23Q2电子基本确认周期触底,Q3大部分细分收入、利润、存货周转率连续第二个季度回暖。
  近期华为链创新已在密集催化,华为链消费电子和汽车智能化,短期是最强主题。后续继续关注消费电子换机周期+AI驱动全球半导体周期的验证情况。
  4.新能源:供给释放压力犹在,需求明显回落
  汽车终端需求绝对增速其实不差,但新能车渗透率放缓?新能车销量中枢回落,动力电池压低库存,锂电材料端压力加剧;供给释放,碳酸锂价格加剧下行,库存减值压力增加。
  5.新能源:海外竞争力的确认是2024年股价的关键
  国内动力电池厂商主阵地中国、欧洲的新能车渗透率已经超过20%,需求增速中枢中期回落;美国渗透率仅接近10%,叠加政策驱动,24年预计需求继续高增。
  美国、日本、韩国构建的新经济产业链循环正在逐步形成,2024-25年是产能释放期,中国制造业面临严峻外循环竞争压力。
  中国锂电产业链是否能继续获得美国车企合作青睐、如何应对日韩电池厂商潜在份额提升的冲击,是2024年海外竞争力确认的关键线索。
  6.医药:2024年困境反转的预期较高,23Q4表现正当时
  2024年困境反转的预期较高,23Q4是股价阻力较小的窗口。
  行业系统性困境反转线索暂不清晰,短期行情主要源于政策扰动超跌的情绪修复+减肥药主题性机会,进入2024年基本面验证期,行情阻力可能增加。
  7.消费服务“后疫后恢复”,新消费可发酵乐观预期
  相对于19Q3营收增长幅度较高的消费服务细分行业:医疗服务、医疗美容、白酒、医疗商业、调味品等。
  8.广义中特估:政策鼓励方向,也是市场共识的来源
  每一波牛市/结构牛市后,通常都会有监管引导市场优化的政策落地,这也是新共识的来源。
  这一次,核心资产成为共识后难免调整,部分上市公司的治理问题成为舆论焦点(大股东减持、转融券,长期低分红等)。推动广义中特估,致力于为长期资金入市,机构投资者发展提供更多底仓资产。强调公司治理,强调股东回报,正在形成一种思潮。
  9.民企也有中特估:国企和民企高股息投资的重点行业不同
  国央企高分红主要分布在资源、稳定、银行建筑、非银地产等板块,这些板块2021年以来央国企收益率好于非央国企。
  非央国企高分红主要分布在广大制造消费板块,民企股价表现好于央国企。
  10.广义中特估不是高股息投资,而是“股息成长投资”
  央企价值重估的基础是“分红比例的成长性”,稳定分红预期从无到有,央企估值向股息折现模型锚定。叠加实际无风险利率下行,打开估值提升空间。
  非央国企近年来现金存储明显增加、ROE近期触底回升迹象明显,2024年自发提升分红比例的能力较强,关注高分红消费和制造的选股机会。
  同时,2024年继续期待央国企分红比例进一步提升带来的价值重估机会。
  11.全年震荡小涨,对应期权组合推荐
  (在股票多头底仓基础上)卖出看跌策略历史收益情况:不适合大幅区间波动以及大幅下跌的行情,小幅震荡或者大幅上涨时相对收益不错。
  策略优势:既能捕捉2024上半年上行波动可能放大的行情,同时又能够容忍年内出现一定的下跌。即使出现类似于2012年长时间阴跌的行情,依然有相对收益,对择时的要求并不高。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3820号-2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0665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