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 首页 > 宏观经济 > 正文

研究报告:恒大研究院-宏观研究专题报告:权力的游戏,美国行为的根源-190619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9-06-19 10:47:12
研报栏目: 宏观经济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任泽平,罗志恒
研报出处: 恒大研究院 研报页数: 22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1,656 KB 分享者: kev****77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导读:
        2018  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不断升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2019  年  5  月以来,美方大幅提高对华加征关税税率,切断供应链打压中国高科技旗舰企业华为。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并走向科技战、投资限制、人才交流中断、地缘政治孤立中国等。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什么?美方的真实意图及行为根源是什么?中美会否掉入修昔底德陷阱?
        本文从国际关系的基本理论出发,全面总结美国崛起过程中英美冲突、美国为维护霸权打压前苏联日本欧洲的历程以及世界霸权交替的其他国际冲突案例,分析美国行为的根源,并推演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势。
        摘要:
        冲突与合作是贯穿国际关系的两大主题,其中国际冲突具有破坏性、持续性和传染性。三大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分别为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和建构主义。引发国际冲突的根源可分为四类:大国博弈下的权力之争、国家治理模式差异、意识形态差异和文明种族冲突。现实主义认为大国博弈是零和博弈,国家间冲突的根源在于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结构,因此国际体系是无序的。国际结构(如单极、两极、多极格局)在发生转变时不稳定性凸显,大国之间的博弈必将导致紧张关系加剧或冲突爆发。自由主义提出国际关系不是零和博弈,各国可通过合作建立规范的国际体系和机制来保证国家间的相互合作。建构主义强调国际关系是一种社会建构,国际政治主要受到价值观、文化和社会归属感等观念的影响。
        巩固霸权地位是美国的根本目标和行为根源。美国行为的驱动力主要是价值理念和现实利益,但价值理念及治理模式的推广最终服务于现实利益,本质上是披着自由民主基督教外衣的实用主义者和精致利己主义者。具体来看,一方面美国在精神层面表面上追求推广以基督教义为核心的价值理念和国家治理模式。受到基督教哲学的影响,美国的思维方式与价值体系具有“一元性”,即“非好即坏”、“非敌即友”。基于此,美国对其制度具有超常的自信与优越感,坚信其代表着“正确”的发展模式,需要由美国代表“正义”去纠正与改造“邪恶”势力;另一方面,美国在现实层面追求以美国为主导的国际秩序和现实利益,在国际关系中采用“零和博弈”的现实主义思维巩固霸权地位。当美国在占据绝对优势和主导权时更加倡导所谓“民主自由”的价值推广,而在其霸权地位受到挑战时回归现实利益,在关键时刻摒弃民主自由做派,利用其霸权地位,以维护正义、解决贸易冲突和文明冲突等各种幌子打压崛起大国,如  70-80  年代的美日贸易战、60  年代以来的美欧贸易战、美苏争霸及当前的中美贸易摩擦。  
        从美国崛起及维护霸权的历史看,实用主义及现实主义的理念在其行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1)美国在弱小之时实行政治上的“孤立主义”、经济上的“门户开放”政策,韬光养晦式的低调发展赶超英国。在  19  世纪下半场,面对德国、美国的崛起,英国将重心放在遏制德国,相对放松了对美国的打压。美国在内战结束后经济快速发展,但其并未直接挑战英国在军事、国际贸易秩序等核心利益领域的霸权地位。二战结束后,英国国力大幅衰弱,美国主导建立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经济、政治、军事、金融等领域全面超越英国,确立其霸权地位。2)在确立其霸权地位后,美国转为“以美国为中心的全球霸权主义”,并不断打压苏联、日本、欧盟等崛起。其中,欧日在价值理念、治理体系与美国相近,但仍受到遏制。美苏方面:冷战背景下,苏联在经济及军事领域的发展与扩张均对美国的霸权利益和国际战略构成严峻挑战,美国为巩固主导地位,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遏制苏联,最终苏联解体。美日方面:20  世纪  50  年代到  80  年代,日美经济争霸从六大行业的贸易战逐步升级为汇率金融战、经济战和科技战,从产业冲突到宏观协调和经济制度冲突,最终以日本金融战败失去挑战美国霸权资格、美国维持世界霸权告终。美欧方面:苏联解体后,欧美联盟的基础——共同抗苏的需要不再存在,欧共体(欧盟)的崛起在经济、金融、国际经贸等领域均对美造成威胁,美欧关系进入合作与制衡阶段,双方贸易冲突加剧,美国多次利用  WTO  和单边政策对欧洲进行贸易制裁。但是欧盟并非主权国家,内部存在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债务偏高等问题,难以全面挑战美国霸权,因此美国对其打压并未上升到全面遏制的高度。
        从世界霸权交替的历史来看,修昔底德陷阱客观存在,守成大国压制新兴崛起大国是必然规律。新兴大国崛起,希望获得更大的话语权和国际地位,守成大国的霸主利益、权威及规则受到挑战,天然具有压制崛起大国的内在动力。除  20  世纪以来美国的崛起史外,历史上其他经济大国压制新兴崛起国家的案例比比皆是,如  17  世纪中后期至  18  世纪中期的英荷海上争霸、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期英法之争以及  1880-1910  年英国对德国的打压等。根据麦迪逊数据,存在“60%定律”(经济学意义上的“修昔底德陷阱”),即当新兴崛起大国实际  GDP  相对守成霸权大国超过  60%左右,两国矛盾进入集中爆发期。具体来看,德国统一后,经济持续追赶,德国/英国  GDP  从  1870—1880  年的  70%左右持续上升到1913  年的  106%,德国挑战英国霸权,1914  年“一战”爆发;德国战败后又迅速崛起,德国与英国  GDP 之比 迅速上升到  1939  年的  125%,“二战”爆发。苏联与美国  GDP 之比 从  1929  年的约  30%持续上升到“二战”前的  50%左右,美苏冷战期间苏联采取进攻态势正发生于苏联与美国  GDP之比  相对较高的  1970  年代。日本在“二战”后崛起,日本与美国  GDP  之比从战后不到  10%上升到  1970  年代后期的  43%,广场协定后因日元升值而继续上升到58%,日美冲突加剧。欧美  GDP  之比从  1951  年马歇尔计划结束时的  50%上升到  1960  年代的  65%左右和  1970  年代后期的  90%,期间欧美冲突不断,欧洲反美国控制的情绪增加等。2018  年,中国  GDP  规模相比美国达到  66%,预计  2027  年前后,中国  GDP  规模将超过美国。  
        中美贸易摩擦的本质是一场权力的游戏,是赤裸裸的实力竞赛,是霸权国家对新兴大国的战略遏制。文明的冲突、冷战思维的意识形态对抗都是幌子,国家治理模式、意识形态、地理位置、思想文化等因素均服务于大国博弈。中美贸易摩擦只有两个可能结局,要么我们被遏制,要么伟大崛起。中国积极推动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开放,拥抱全球化,市场经济理念深入人心、民营经济占比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政治更加民主和法治,因此文明的冲突和意识形态对抗并不能解释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摩擦、投资限制、技术封锁和地缘孤立等。美国打着贸易战的旗号,剑指中国经济崛起和产业升级,尤其是对中国高科技领域的战略遏制和“围猎”,试图重演  80  年代美日贸易战以遏制中国复兴,是过去十多年美方遏制中国崛起战略的延续和升级,服从于世界政经局势、社会意识形态演化以及中美关系变迁,是国际体系权力转移和领导权更迭的必然结果。
        短期看,中美贸易摩擦将继续以“升级—接触试探—再升级—再接触试探—双方妥协”的逻辑演化,边打边谈,打是为了在谈判桌上要个好价钱,斗而不破,甚至可能达成阶段性的关于结构性改革和削减贸易逆差的协议。但是涉及中方核心利益的发展高科技和产业升级将难以满足美方要求,中国不会拿发展权进行交换。贸易战打打停停,只会缓和不会结束。即使达成协议,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特朗普仍有可能撕毁协议。长期来看,中美贸易摩擦具有长期性和严峻性,美国两党及政商各界对华强硬已达成共识。  
        历史是有规律的,凡是不断吸收外部文明成果、不断学习进步的民族,就会不断壮大。凡是固步自封、自以为是、阻碍时代潮流的国家,不管多强大,都必将走向衰败。美国真正的问题不是中国,而在于自身,其应重点关注如何解决民粹主义、过度消费模式、贫富差距太大、美元特里芬难题等。当年美日贸易战,美国不是赢在遏制日本崛起,而是里根供给侧改革的成功。中国真正的问题也不是美国,关键在于做好自己的事,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建设高水平市场经济和开放体制,建设自由平等、以人为本的公民社会,我们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自然会得到世界的认同,历史和人民最终会给出最公平的答案。  
        风险提示:中美贸易摩擦再度升级等。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3820号-2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0665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