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慧博手机终端下载!
位置:首页 >> 债券研究

研究报告:国信证券-专题报告:中国式央行缩表是什么?-170426

股票名称: 股票代码: 分享时间:2017-04-27 14:58:03
研报栏目: 债券研究 研报类型: (PDF) 研报作者: 董德志,赵婧,李智能
研报出处: 国信证券 研报页数: 9 页 推荐评级:
研报大小: 575 KB 分享者: 284****75 我要报错
如需数据加工服务,数据接口服务,请联系客服电话: 400-806-1866

【研究报告内容摘要】

  1、中国央行缩表回顾
  中国央行曾经经历过两次缩表:第一次是2011年11月至2012年2月;第二次是2015年3月至12月。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具体来看,第一次缩表持续的时间非常短,幅度也不大。http://www.hibor.com.cn(慧博投研资讯)四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减少大约2500亿。而第二次缩表是一次非常典型的缩表,2015年3月至12月九个月的时间,央行总资产下降超过2.7万亿。
  2、中国式央行缩表≠美国式缩表
  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称不上是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这一点完全不同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与收缩,并不是依据货币政策取向而定。
  (1)历史上的中国央行缩表时期,对应的是货币政策宽松
  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时期,均对应了央行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而且,在第二次期间,央行连续进行了五次降息。
  (2)历史上的加息周期,并没有伴随央行缩表
  2007年3月-12月和2010年10月-2011年7月是我国历史上两轮典型的货币紧缩周期。而在这两段时期内,我们均没有观察到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不管是以绝对量还是以同比增速来衡量。而且让人更意外的是,这两轮加息周期反而对应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快速扩张。
  3、中国式央行缩表并不等于超额准备金下降
  考察过去两轮缩表时期超额准备金的实际表现,缩表也的确没有导致超额准备金的同步减少。根据我们的估算,第一次和第二次缩表期间超额准备金均是增加,增量分别为7158亿和4033亿。
  另外,今年2-3月份央行总资产下降幅度超过1万亿,该期间超额准备金也对应着增加。
  4、中国式央行缩表与银行间流动性关系不明确
  我们发现,历史上中国式央行缩表期间多数回购利率下行。2011年11月至2月,R001和R007分别变动-14基点和21基点。2015年3月至12月,R001和R007分别下行128基点和220基点。
  对于这一结果,本质原因是:对银行间流动性的影响,是立足到超额准备金这个指标。而历史上两轮缩表时期,均对应着超额准备金增加。因此,缩表与银行间流动性,不管是从逻辑验证角度(超额准备金),还是从最终结果(回购利率)来看,均关系不明确。
  

推荐给朋友:
我要上传
用户已上传 11,410,411 份投研文档
云文档管理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反馈建议 招贤纳士 合作加盟 免责声明
客服电话:400-806-1866     客服QQ:1223022    客服Email:hbzixun@126.com
Copyright@2002-2024 Microbell.com 备案序号:冀ICP备13013820号-2   冀公网安备:13060202000665
本网站用于投资学习与研究用途,如果您的文章和报告不愿意在我们平台展示,请联系我们,谢谢!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06-1866 举报邮箱:hbzixun@126.com